想讓肌力倍增、線條上身,除了把握空檔多做徒手訓練,從飲食下手,更能事半功倍。不過,許多人以為要長肌肉就是要喝稠稠糊糊的高蛋白飲料或猛吃肉,令侯建文和楊氏診所營養師楊承樺啼笑皆非。
運動后,碳水化合物是肌肉合成重要推手,莫忽略
侯建文說,高強度運動訓練會破壞肌肉,需好好修復和增生。所謂的修復即在正確的時間補充正確種類的營養,碳水化合物跟蛋白質不容偏廢,高強度運動后理想的食物組合應為碳水化合物:蛋白質=3?4:1。
“大家都吃太多蛋白質了!“楊承樺說,民眾對碳水化合物的印象停留在“使人發胖“、“不健康“,而過度放大了蛋白質的效果;《囚徒健身2》則指出運動者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的東西,不是蛋白質、維生素,而是熱量,但熱量二字似乎變成一種詛咒,使人退避三舍。
運動后若只吃蛋白質、不吃碳水化合物,易造成肌肉合成效率低落,因碳水化合物會促進胰島素分泌,胰島素是肌肉合成的推手,碳水化合物吃不夠,補充再多蛋白質成效也不好,誤了長肌肉的機會。
所以,楊承樺建議,運動后的人應挑選高GI值食物如白飯、地瓜和馬鈴薯補充熱量;一般人一次蛋白質攝取約20克左右即可,約為80克雞里肌肉所含的量;也可以搭配400cc低脂牛奶或豆漿+2個小三角飯糰,或在附近店家吃碗雞肉絲飯+滷蛋。蛋白、牛奶、豆漿中的蛋白質都很不錯,能提供肌肉生長所需的胺基酸。
你可能想問,該在什么時候吃?侯建文叮嚀,不同時間進食,肌肉吸收的能力也不同。
別以為運動后吃東西會變胖,肌肉合成和吸收的效率在此時最好,應盡快在運動后30分鐘?1小時內吃完,否則養分不見得跑到肌肉,而是跑去脂肪堆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