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稱“雞泡魚“的河豚素有“天下第一鮮“美譽,惟因含有劇毒,國內不時發生有民眾嘗鮮時中毒。遼寧大連市日前就有一對母子因嘴饞,冒險品嘗河豚后中毒,兩人送院后接受洗胃等治療,最逃出鬼門關。有專家提醒,河豚毒素屬神經毒素,毒素強度約為氰化鈉(俗稱山埃)1000倍以上,且毒素具耐熱性,即使將河豚加以烹調,也未必能破壞毒素。
年約32歲的大連男子李剛(化名)上周四獲友人轉贈數條剛上市的河豚,李男及其年約59歲的母親明知河豚有毒,仍冒險一試。兩人先后品嘗河豚餃子及河豚生魚片,未料食用后不到半小時,就出現唇舌、四肢發麻等中毒癥狀。李剛及其母及時送院接受洗胃,以及分別8小時和20小時的血液過濾、灌流治療,才保住性命。
據了解,河豚因種類、地域及季節不同而有毒性強弱之分,當中以河豚卵巢、肝臟、腸等毒性最強,部分品種河豚肌肉雖然沒有含毒素,但民眾煮食前清理其內臓部位時,或會將毒素污染到魚肉,致食用后仍會出現中毒癥狀。
有專家指出,民眾一旦中毒多在嘗鮮后三個小時內發病,中毒癥狀一般食用后10分鐘至45分鐘內產生,患者多會唇舌、手腳發麻、胃腸道不舒服、嘔吐、暈眩等;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瞳孔放大、抽搐、橫膈膜運動停止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。目前醫學上仍未有相對應的解毒劑,河豚中毒患者死亡率達61%。